文/本报记者 胡巨成 李铮 曾昭阳 张建新 田宜龙 吴烨
浉河区东双河:茶栗之乡好风情
“当年,红二十五军就是爱游戏平台从这个路口越过平汉铁路,向桐柏山、伏牛山转移的。”65岁的信阳市浉河区东双河镇王家店村老支书彭家前指着107国道边一个路口告诉记者。
“我爱游戏欢迎页经常和乡亲讲,我们要不好好搞生产,怎么对得起当年那些流血牺牲闹革命的前辈!”彭家前说。
10月18日,东双河镇党委书记胡帅自豪地告诉我们:“东双河镇素有‘中州名镇、茶栗之乡’的美誉。近年来,4万余东双河人不忘红军传统,弘扬长征精神和大别山精神,在老区脱贫致富的道路上奋勇前进。”
如今,东双河镇是住建部等7部委命名的“全国重点镇”,河南省“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试点乡镇”,信阳市唯一的省级“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镇”。
罗山县何家冲红军纪念馆内的英雄浮雕,再现了当年红二十五军“北上先锋”光辉岁月。
史料链接
1934年11月16日,红二十五军高举“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的旗帜,从罗山县何家冲出发,在罗山县朱堂店击退国民党军“追剿队”第5支队的进攻,于11月17日晚,从王家店学校南约500米处越过平汉铁路,急行两天,经青石桥、黄龙寺、月河、金桥等地,进入鄂豫边界的桐柏山区,迈出了战略转移的第一步。
桐柏:英雄桐柏书写新传奇
在淮源大地有一种花,它色泽鲜艳、花开五瓣,当地群众都叫它“红军花”。当年,红二十五军进入桐柏时正值寒冬,军纪严明的战士们抱着枪睡在月河老街的屋檐下,绝不打扰百姓。红军出发后,他们草鞋里沾的野草籽掉落在屋檐下的泥土里,第二年破土发芽,开出了朵朵五角星状的红色小花,于是有了“红军花”的名字和流传至今的佳话。
如今,长征精神成为鼓舞桐柏人民奋勇奔小康的力量之源。桐柏是革命老区、苏区,也是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该县尚有贫困人口42652人,其中有超过1/3的贫困户因子女上学、赡养老人无法外出打工。建设就业基地无疑是帮他们脱贫的好选择。
10月17日,在桐柏县城郊乡北杨庄村就业基地,该村的吴新焕边忙着手里的活计,边聊起了就业基地的好处。“打了半辈子工,没想到还能在自家门口上班。”
据悉,为带动贫困户脱贫,桐柏县15个乡镇同时开建精准扶贫就业基地,桐柏人民正以长征精神为动力,全面打响了脱贫攻坚战,书写着小康路上新的传奇。
史料链接
1934年11月19日拂晓,红二十五军长征队伍进入桐柏山区的月河、金桥一带。桐柏山区树大林密,便于红军隐蔽。11月23日下午,一架敌机还是侦察出了红二十五军的动向,双方陷入激战,红军战士们英勇冲杀,于黄昏时杀开一条血路突围。
泌阳:红军过境地脱贫致富忙
1934年11月,红二十五军长征进入泌阳县境内,三天两夜急行军,行程近30里。令人惊叹的是,在泌阳县境内,红二十五军没有打一枪费一弹,顺利通过全境。10月19日,记者前往该县一探究竟。
泌阳县盘古乡二郎庙村,至今流传着“山乡来了文明师,箪食壶浆为战士”的佳话。“红军见乡亲们很亲。”82岁的村民张长聚说。战争年代,红军处处为老百姓着想;和平时期,当地党委、政府更是一门心思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在高邑乡谭园村,记者见到村民余小玉时,她正在大棚里摘香菇。“我今年种了2万袋香菇,收入三四万元没问题。”余小玉告诉记者,村民们种香菇的启动资金,很多来自县里配套的无息贷款。
在铜山乡焦竹园村养牛专业户王福运告诉记者,他和村民们成立了牧业合作社,养殖场占地90亩。王福运说:“合作社每年出栏肉牛500头左右,每头售价在1.爱游戏中国8万到2.5万元之间,年纯利润能达100万元以上!”
史料链接
红二十五军在泌阳县境内,行程近300里。在途经泌阳期间,部队首长程子华、徐海东、刘华清等为地方党组织指明了白色恐怖下革命斗争的方向,传授了游击战争的宝贵经验,为1935年鄂豫边省委和1936年红军游击队的建立提供了智力支持。红二十五军留下的伤病员为后期鄂豫边区革命斗争作出了重要贡献。
鲁山:脱贫攻坚不胜不休
“这儿是红二十五军路过的地方,当年是连片的荒山,现在一到春天漫山遍野开满桃花。我家承包的5亩桃园每年能净赚7000余元。”10月18日上午,站在万亩优质桃园种植示范基地,鲁山县下汤镇林楼村村民余顺民高兴地说。
鲁山县作为国家级贫困县,现有贫困村174个,贫困人口83656人。全县“七山二水一分田”,人均耕地仅有0.7亩。80多年前,红二十五军长征路经此地,长征留下的红色基因,突破了时空,提供着前进的动力。如今,这片红色土地在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征途上,正以“排难创新,不胜不休”的革命精神大步前进。
在脱贫攻坚进程中,鲁山县以发展特色经济为支撑,形成了以血桃、蓝莓、玫瑰、蔬菜等为主的特色种植业,带动3500余户、近1.4万名贫困群众脱贫;以搬迁扶贫和转移就业为引导,帮助全县1.2万名贫困人口外出务工,年创收达1.1亿元;以兜底扶贫为依托,先期建设了两个集中供养点,解决了1000多名贫困人口的生活保障问题;以生态旅游为特色,建成了国家5A级风景区尧山——中原大佛景区、墨子古街等单体景区2400余个。按照计划,该县2018年年底将完成脱贫摘帽任务。
史料链接
1934年11月29日下午,红二十五军从方城县进入鲁山县境内,途经熊背乡、团城乡等5个乡,历时3天,行程200余里,后离开鲁山县进入嵩县县境。
红二十五军经鲁山县沿途惩治恶霸地主,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扩大了共产党和红军的影响,在广大群众中留下了良好的印象。
栾川:昔日长征地今日盛开幸福花
栾川县庙子镇、叫河镇是当年红二十五军经过和战斗过的地方。80多年过去了,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庙子镇庄子村“碧水山庄”农家宾馆老板郭留太依托龙峪湾景区发展农家乐。“保守估计一年净挣8万元。”说起现在的收入,郭留太笑得合不拢嘴。据庙子镇镇长魏海松介绍,近年来,庙子镇按照“旅游景区+风情小镇+特色农庄”的模式发展,2015年至今,已接待游客30多万人次。
在栾川县较为偏远的叫河镇牛栾沟村,红军长征故事代代相传,长征精神在这里生根发芽,精准扶贫项目在这里落地开花。
该镇在精准扶贫上狠下功夫,按照产业扶贫思路,认真落实单位包村、干部包户措施,发动贫困户因地制宜上项目;通过政府引导、动员和支持,进一步发挥“爱心圆梦工程”和“金果树工程”两个社会扶贫工程的作用,帮助贫困群众改变生产生活状况。
史料链接
红二十五军转战栾川正值1934年寒冬,战士们衣服单薄,有的穿着半截裤子,有的草鞋烂掉赤脚行军,吃住条件很差。在咸池,红军吃了群众地里的萝卜,就往萝卜坑里放下几个铜圆,被群众传为佳话。大家称赞红军是“秋毫无犯的仁义之师”。
卢氏:兰草村的变迁
距卢氏县城西南90多公里的豫陕交界处,有一个因野生兰草而得名的村庄——兰草村。1934年12月7日,长征至卢氏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在当地货郎陈廷贤的帮助下,跳出敌人的重重包围圈,进驻官坡镇兰草村。当晚,军部首长程子华、吴焕先、徐海东就住宿在兰草街关帝庙里。
位于卢氏县兰草村的红二十五军长征纪念馆内,小学生在此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10月17日官坡镇副镇长吴芳告诉记者,近年来,兰草村发扬红军长征精神,加快了脱贫攻坚和美丽乡村建设步伐,全村已发展烟叶3000多亩,食用菌18万袋。目前,以红二十五军军部旧址为中心的红色旅游项目已经启动。
兰草村村委会主任孙晓芳介绍说,这里以前是乱石堆积的荒滩,2013年开始建设广场和文化大院,并开发建设易地搬迁扶贫安置点,已有60多家贫困户喜迁新居。“以坝代路”工程沿河的路基部分已经完工,太阳能路灯也已安装完毕。
史料链接
1934年12月4日,红二十五军突破重重包围,抵达栾川镇叫河村,计划取道朱阳关入陕,却又在此陷入绝境。危急时刻,在货郎陈廷贤的带领下突出重围。12月7日晚,红军主力到达豫陕交界的兰草村,并于次日在铁锁关击退守关民团,胜利进入陕西。
来源:河南日报
策划:张光辉 庞向辉
统筹:李东红
责编:李静媛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下载金水河客户端,更多精彩内容随时更新!
觉得不错,请点赞↓↓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Exceeded my expectations in quality and performance. Highly recommend! Great value for the price. Will definitely buy again.
Fast shipping and great customer service. Very happy with my purchase. Exceeded my expectations in quality and performance. Highly recommend!
性价比很高,用了一段时间没有任何问题,点赞! 性价比很高,用了一段时间没有任何问题,点赞!